体育与健康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座落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市。其前身是1973年成立的体育系,2001年更名为体育学院。学院是广西最早招收和培养体育专业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单位。经过几代体育人的不懈奋斗,学院已经发展成为多层次、多类别、综合性的体育学科办学实体。目前,学院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和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设置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等四个本科专业;体育人文社会学和体育教育训练学是自治区重点学科;体育基础教学实验中心是广西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是国家体育总局“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体育文化研究基地”;中国龙狮协会“中国-东盟龙狮文化研究基地”,广西体育局“广西民族体育产业研究基地”。
学院设体育系、运动系、社会体育系、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系、公共体育教研部、附属体育中学、校级体育科学研究所等二层机构。有理论、田径、篮球、综合球类、武水、体操、公体篮排球、公体乒羽足球、公体武术健美操等九个教研室。学院现有教职工129人,专任教师106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52人,占教师总数的60.4%;博士、硕士学位教师66人,占教师总数62%;教师中有国际级和国家级裁判21人,教育部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史学、学校体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各1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120余人,硕士研究生160余人。
2010年以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10项、省部级课题15项,自治区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项,广西本科优势特色专业群建设项目1项,广西教育厅、体育局课题19项,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8项,经费达250余万元。出版专著、教材8部,发表论文450余篇。获多项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广西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
学院办学条件优良,有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机能测定与评价等六个教学实验室,一个自治区级虚拟仿真实验室,运动分子生物学和运动生物化学两个研究型实验室。有藏书量丰富的资料室。体育设施种类齐全,数量充足,王城校区、育才校区运动场馆总面积8万余平方米。雁山主校区的12000余座位的标准田径场、5000固定座位18000平方米的主体育馆、16000平方米的教学训练馆、8100平方米室内田径馆、4100平方米的游泳馆、8600平方米的体育楼、8000余平方米的公共体育馆以及一批高质量室外足球场、排球场、篮球场、网球场等场馆建设已全面启动,部分场馆已建成交付使用。
学院历来重视教学质量的提高。近年来大学生英语四、六级通过率、计算机等级通过率、读研率逐年上升,毕业生的就业率达90%以上。大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学院训练、竞赛工作成绩突出。历届校友和在校生中有吴数德、陆永、唐灵生、肖健刚、兰世章、丘乐、李争、吴艳艳、莫芷欣、何宇翔、黄小惠、邓猛荣、蒋蕙花等多位奥运会冠军、世界锦标赛冠军、世界杯赛冠军,以及残奥会冠军陆春敏等。2010年以来,我院学生在参加国际国内比赛中,成绩突出,获得12个世界冠军、4个亚洲冠军、17个全国冠军、20余个全国大学生冠军。学校啦啦操队连续七年获全国冠军并代表中国大学生赴美国奥兰多参加世界啦啦队锦标赛和世界杯赛,获1次团体冠军,2次双人项目冠军、1次双人亚军,2次团体第三名、1次团体第五,为祖国、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学院十分注重对外交流,先后与俄罗斯、越南、马来西亚、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建立了文化合作交流关系。与越南北宁体育大学合作培养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与越南北宁体育大学和岘港体育大学合作培养体育教育本科生,已有87位越南学生被授予硕士学位,51位越南学生授予学士学位。
学院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立足广西,服务广西,面向全国,着眼东南亚;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把体育学院建设成为广西培养各级各类体育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成为广西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和咨询单位,加强与东盟国家体育文化与体育人才方面的合作交流。保持办学水平在广西的领先地位,把体育学院建设成为西部高校一流的体育院系,逐步进入全国省属普通高校体育院系先进行列。
体育学院领导班子和全体师生团结奋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科学和教学研究为支撑,以制度建设和执行为保证,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层次,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办出特色,全面提升学院的办学水平,适应国家和广西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发展需,为实现学院的战略目标而努力。